|
|
以1993年黨的十四大為標志,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面臨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就是公有制國有經濟和市場體制如何結合。根據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國有企業的改革從以政策調整為主轉向以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為主,可以說這是國有企業改革思路的創新。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后,作為中央企業出資人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快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推進中央企業進行公司制改制,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約束機制,保障國有資本的權利。出資人如何行使所有權,是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也包含許多復雜和關鍵的技術細節,需要從制度和機制上進行設計。國資委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工作作為突破口,探索在中央企業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是著眼于制度和機制的長遠建設。同時,推進董事會試點,充分體現出國資委把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重點,放在了對董事會的管理上,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自身出資人角色和職責到位,同時能夠確保企業依法進行自主經營。因此,這項工作既符合新《公司法》的立法精神,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加快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又符合當前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大方向。
試點一年多來,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能適應新機制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其中,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任職配置這一極具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問題,擺上議事日程。
為此,課題基于中央企業董事會試點實踐,進行了大量深入而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分五部分:一是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與框架,主要闡述我們選題的理由及開展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二是介紹通過進行董事會建設的國際比較,總結實證調查的結論,從對問題的梳理過程中,體會到進行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崗位職責研究工作,是完善董事會試點制度建設的重要手段。三是對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的角色表現進行分析,以便使隨后的配置研究能夠有的放矢。四是進行配置研究,這是本課題實現理論研究、經驗分析和政策研究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五是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課題研究的最大特色,在于通過大量的實證訪談,在基本摸清試點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角色表現和任職配置現狀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從“法定代表人”和“黨委書記”兩大中國元素入手,對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任職配置模式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大膽而務實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基于建立和完善中央企業董事會試點工作的總的要求,既針對而又不失系統、既現實而又寄予厚望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