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要聞
發布時間:2008-11-10
|
瀏覽次數:4092
|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對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思考
管理實踐凸現對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之“渴”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如潮而至,國內企業如饑似渴,學習與實踐了許多西方管理理論。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企業管理者們逐漸發覺:“西”水解不了“中”渴。根據筆者的調研,管理實踐中至少凸現如下四“渴”。
1、中國特色國有公司治理理論之“渴”。對我國國有企業尤其國有獨資公司來說,國外公司治理理論,無論英美單層治理模式、日德雙層治理模式,還是東亞家族治理模式,甚或OECD國有企業治理準則都不能很好指導公司治理實踐。比如,黨組織成員如何進入董事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組)書記和法定代表人如何任職配置等問題都無法解決。
2、中國特色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理論之“渴”。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如何邁過二次創業這道坎,實現永續經營,是創業者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但何為二次創業、為何中國企業會有二次創業現象、二次創業管理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指導企業進行二次創業?西方管理學教科書里找不到相關理論。
3、中國特色企業集團管控理論之“渴”。首先,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無論是國有企業集團,還是民營企業集團,注重和加強企業集團管控都是一項重要管理活動。但我們在西方工商管理教材中,除了發現關于單體公司的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理論的論述外,卻找不到有關多層級企業集團的管控分析框架及理論。其次,由于我國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還存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登記注冊的公司制企業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企業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制企業,前者實行的是董事會委托代理下的經理(日常經營)負責制,后者實行的是經理(廠長)負責制。企業集團按體制應劃為公司制還是企業制、集團所出資企業屬公司制還是企業制、集團是母子制公司還是總分制公司、集團所出資企業屬子公司還是子集團,以及集團子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等獨特問題,西方管理理論中既使存在企業集團管控理論,對此也無法解釋。
4、中國特色企業黨組織運行理論之“渴”。我國特殊的國體政體,決定了企業黨組織運行理論始終是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有機組成和構件。然而,黨組織如何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其運行機制如何,黨管干部與黨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如何體現于企業管理運行機制之中,并內化為一種特色管理理論,這些問題的解決與理論升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5、中國特色企業傳統文化理論之“渴”。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哲學思想,中國的企業也從來不缺管理哲學和思想,儒學、道教和孫子兵法已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但隨著西方企業文化款款理論的泊來,似乎一夜之間淹沒了中國企業曾擁有的博大精深的管理哲學和思想。不難發現,西方的企業文化理論并不足以指導、支撐中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那么,中國式企業文化管理理論和體系又在哪里?
中國管理學研究是否應全面與國際管理理論研究接軌
管理理論源于管理實踐,又指導管理實踐。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國內管理理論的缺乏,我國學界對管理理論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西方企業管理理論的學習、消化和借鑒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企業管理實踐的不斷深入,社會上有種普遍的感觸,就是現在國內商業院校所采用和傳授的西方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西方企業管理理論在我國常常不服水土。然而在這種情形下,我國管理學界的研究卻泛起了國際潮,表現出對與國際管理理論研究接軌的孜孜以求,以下兩點表現尤為突出:
1、商業院校的管理理論研究趨于“舍本逐末”。我國商業院校一直以來都是管理理論研究的發源地和主力軍。它們的主流研究行為,不僅表達出我國管理實踐對管理理論的訴求現狀,也反映出我國管理學界對管理理論的研究現狀。但近年來,一些商業院校為了能在國際刊物上更多地發表管理學術文章,常常把一些單純的而非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命題加以所謂的科學化研究,而對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問題,要么視為民族虛無,要么干脆避而不談。
2、企管傳媒對管理理論的宣導近乎“一片西洋”。管理期刊的主旨定位會誘導國內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方向,并反映出國內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現狀。在一些管理雜志刊登的管理學文章中,有不少內容要么是西方人在論西方管理之道,要么是中國人在行西方管理之文,關于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的所做、所思、所研的內容卻鳳毛麟角。
改善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現狀的思考
國內管理實踐對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渴”,與國內管理學研究同國際管理理論研究接軌,二者顯然是相背而行的。更值得關注的情形是,中國企業有的現象,西方雖有理論但解釋不了;而有的企業管理現象西方根本就沒有理論甚至沒有概念,純屬中國特色,因此,國內企業界亟待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的指導。如何才能扭轉這種局面,促進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呢?筆者認為有四條途徑可供選擇。
1、調整研究導向。針對當今現狀,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給予足夠重視,從宏觀上及時調整管理學科的研究導向,逐步把管理學研究從“一味將能在西方理論界發表文章為最高宗旨”導向“但求能指導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為根本動力”的方向上來。
2、注重特色研究。毫無疑問,中外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各有其特色,比如西方企業有決策與經營的基本職能,中國企業有黨(委)團(委)工(會)紀(檢)監(察)的內在使命。為此,我國的管理理論界應積極把握國內企業管理實踐的真實需求,突出重點和難點,加以有針對性的研究。
3、整合研究力量。從世界管理思想發展史來看,商業院校從來就不是企業管理理論的“搖籃”或主要“搖籃”,企業管理者的實踐探索和管理咨詢機構的務實創新卻常有理論建樹。正是由于管理理論來自于管理實踐,因此筆者主張,在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基礎之上,廣大咨詢機構、科研院所應積極、深入地參與到企業實踐中去,充分發揮合力,進行理論創新。
4、加強國際交流。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研究應堅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要秉持洋為中用的原則,應加強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